波尔、奥恰是德国战车“双星”,正是由于这两名经验丰富的悍将存在,日本男乒也一直难以坐稳国际乒坛的第二把交椅。波尔出生于1981年,今年39岁,而奥恰洛夫则与马龙、张继科是同年,都是32岁。以上这几位选手的年龄在欧洲、亚洲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特点,而中国选手能够打到“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退役的年纪50岁,是完全不可能的。
像波尔、马龙等国际乒坛的优秀运动员,都是职业选手,但欧洲的体制及训练理念、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与国乒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化。波尔、奥恰包括日本水谷隼等球员,平时都是各自为战,训练也要靠自己来请教练、陪练,完全是一种自负盈亏的模式。只有到国际大赛时同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才短期集中配合训练。
1.欧洲乒乓运动员,更多把这项运动当成工作。国乒的目标永远是:升国旗、奏国歌,甚至是包揽全部的金牌为国争光。而波尔、奥恰当然也会有这种荣誉感,只是在平时的比赛中他们把乒乓球更多的是当成一项工作来完成。国际乒联一年有多达15站公开赛,还有总决赛以及T2联赛等高奖金的商业型比赛。对于波尔个人的一个小团队而言,以他的能力和成绩完全是可以达到自负盈亏的。除此之外,波尔、奥恰还是欧洲各俱乐部职业联赛争抢的高水平选手。这些比赛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他的正常的工作收入,乒乓球即是他们非常喜爱、热衷的运动,又可以获得足够的报酬,波尔、奥恰当然希望自己的运动寿命更长久。
2.训练方式差别大,国乒高度模式带来更多伤病。可以说,欧洲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更加合理,波尔在采访时就曾说过:“我一周基本上保持训练2次,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而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等人几乎每天都是大运动量的高强度训练,如果不保持这种水准的训练,你很难在国乒内部站住脚,波尔、奥恰由于相对竞争力较小,他们可以把训练当成玩,而中国选手必须把训练当成玩命,否则更新换代可以随时上演。像女队孙颖莎等新生代,技术先进、体能充沛,如若丁宁这种老运动员不加强体能、技术的训练,完全就是被打得找不着球的节奏。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训练模式,也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像张继科就因为腰伤严重,有一次国乒赛后总结会,他竟是用担架抬到会议室听完会的。
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黄、黑、白三大人种的体能和智力。
研究表明,黑人的体能最好,白人第二,黄色人种体能排在第三。但在智力方面,恰好相反,黄色人种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第三。造成这种天生不同的原因是三大人种妇女怀孕的时间长短有差别。黑人妇女怀孕期是39个星期,白人妇女是40周,而黄色人种妇女怀孕是41周左右。怀孕最后时间是用来发育大脑的。刚出生的黑人小孩普遍头部较小,黄色人种普遍偏大。
由此来看,人种的基因决定了人种的天赋。
波尔是1981年的,今年39岁,奥恰洛夫是1988年,马龙和张继科是1988年。张继科现在基本上已经处于退役状态,2018年韩国公开赛以后就不打球了,马龙仍是现役,但现在是选择性参加国际赛事。
欧洲盛长“常青树”,老一茬的有著名的老瓦,一直打到差不多50来岁了才宣布退役,大塞弗,佩尔森,普里莫拉茨,这些都打了很多年才不打。而现在还有一个白俄罗斯的老萨,胡子都白了,还在打。波尔同样,现在是39岁高龄还在打。
当然,中国选手里也有打得时间比较长的。比如2019年拿全国冠军的候英超,也快40岁了,出国打球的何志文,还有一个奶奶级的倪夏莲,50多了,参加了好几届奥运会,还在打。所以说,也不是绝对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我觉得还好吧!不过说实话,外国人的体质真的好,像波尔这个年纪还在打,中国就很少,都是到差不多三十就退役了。
看你比什么了,马龙和张继科都是大满贯!也可能中国训练更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高吧我觉得,毕竟拿冠军单靠先天性潜力是不能一直拿冠军的,还要后天的努力,如果是从这个出发点的话有伤病是正常的!波尔,奥恰我觉得他们也是值得尊重的运动员,虽然支持的是国乒们,但也希望他们好好地!
国乒有时会给我带来动力,看到他们那么努力,自己也不能松懈!努力吧,为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