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冠王”曼联永远得不到的男人!
不知道题主所谓的“当年”是指哪年?齐达内在足球生涯中有过两次重要转会,一次是1996年齐达内从法甲波尔多转会到意甲霸主尤文图斯,另一次是2001年齐达内从尤文图斯,以创世界纪录的身价,转会到西甲足球豪门皇家马德里。至于题主假设说“说齐达内当年转会去曼联会怎么样”?咱们要知道,当初的英超可不是现在的英超。
那个年代的英超联赛,并非最好的平台,在球星质量和球星工资待遇方面,都不如意甲或西甲联赛,哪怕1999年弗格森率曼联完成了欧冠、英超和足总杯的“三冠王”伟业,但是弗格森在招揽齐达内、里瓦尔多和巴蒂斯图塔的过程中,仍然遭到他们的拒绝,说明曼联就算是当时的英超霸主兼“三冠王”级别的球队,但对于金球奖级别的球星来说吸引力还是不够。
实际上,在C罗之前,英超联赛也只出过欧文一个金球奖得主(90年的英超球星进金球奖前三都很少见),各种转会身价纪录或年薪纪录,也都不是出自英超联赛。
在意甲联赛,像雷科巴这样轮换球员都能获得750万美元的高薪,而在同时期的英超联赛,曼联“三冠王”队长基恩,在获得英超联赛最佳球员的那个赛季,只想把年薪从200英镑万涨到260万英镑(英超第一高薪),都被曼联拒绝了好几次才加薪成功,可见英超联赛当时对于球员的待遇并不算高。
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在90年代的时候,英超联赛才开始走出“海瑟尔惨案”的停赛期,英超对外援的吸引力实在太有限了,无论是欧战战绩、技战术风格还是球星待遇,都谈不上顶级。而1996年的时候尤文图斯是欧冠冠军,之后两年又两进欧冠决赛,在意甲“小世界杯”时代也经常夺冠,对于1996年的齐达内来说,明显更有吸引力,2001年的皇马有“银河战舰”计划,对“一年一巨星”的期待值,也能吸引到2001年的齐达内。
相比之下,无论是1996年还是2001年的曼联(哪怕是1999年的三冠王曼联),对于齐达内这个级别的足球巨星来说,缺乏这样的吸引力。英超联赛对球员吸引力变高,也是2004年以后的事了。至少在90年代,英超联赛所谓的“顶级外援”,如坎通纳,佐拉或博格坎普(包括后来的亨利)这样,基本上也是在其他联赛踢得不愉快,才会选择去英超联赛“技术扶贫”,但齐达内在尤文图斯和皇马过得都很滋润,怎么可能去当时的英超?
法甲:法甲联赛的转会窗口关闭时间和英超、西甲、意甲、德甲一样,夏季窗口关闭时间为8月31日,冬季窗口关闭时间为1月31日。
需要注意的是,转会窗口的关闭时间可能会受到具体年份的特殊情况和各个联赛组织的调整而有所变化,因此请以官方公告为准
法甲转会窗口通常会在每年的8月31日23:59关闭。这意味着,法甲俱乐部在这个日期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的转会交易和注册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技术故障或文件处理延迟等,可能会给俱乐部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俱乐部通常会在最后几个小时内加紧努力以确保所有转会交易的完成。
谢邀!
德甲球队落寞欧战,与拜仁一家独大不无关系,其他各队敢怒不敢言,个人倒是觉得50+政策恰恰对上述问题有根本上的遏制,而且应该推行到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范围,毕竟球队需要球迷支持,让球迷有归属感,是每个球队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感谢邀请,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德甲四强欧冠团灭,欧联杯也只剩下法兰克福一支独苗,德甲足球的没落早在2018年世界杯之前就种下了没落的种子,如今种子发芽了,德甲足球也吃下了这颗早早埋在德甲足球土壤里畸形成长的苦果!
50+1这是一个好政策,是球迷与俱乐部之间增强联系的一个桥梁,俱乐部能从根本上了解球迷对于球队真实的想法,从球迷的角度发现俱乐部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德甲足球的没落并不是一个政策就能左右了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一家独大”!
拜仁是德甲霸主这是一个无可争议话题,德国足球从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是成也拜仁,败也拜仁!原因无非如下几个。
1、拜仁有着全德国最好的青训体系,每年为德甲足球输送着新鲜血液,德国队每次夺取世界杯的主力球员几乎都出自拜仁青训体系或与之有关,德甲足球的发展离不开拜仁的支持,这是成也拜仁!
2、拜仁还有一个很令德甲众球队反感的习惯,那就是买买买,历数每次拜仁成绩不好没有夺冠的赛季,到了下个赛季一定会将阻挡其争冠球队的主力买入自己账下,打不过你我就买死你,这就是败也拜仁!
3、拜仁话语权在德国足坛十分重要,德甲足球发展的每一次决议都离不开拜仁在幕后的策划,每次德国足球的改变最终受益最大的总是拜仁。
所以一家独大的拜仁左右了德国足球的发展,德甲足球界多少年没有百家争鸣的盛世了,一家盛则举国盛,一家衰则举国衰,不得不说拜仁拉动德国足球前进的同时也拉扯了德国足球前进的大腿!
一家独大,拜仁何以败人?
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