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队成绩VS经济实力,看似不矛盾啊,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成绩才能吸引投资人,反过来有钱也才能提高球队成绩。
只是中国足协的种种作为确实令人无法理解。中超天津天海历经诸多苦难,终于找到投资人,而投资人也愿意注入资金,却迟迟无法得到中国足协的准入通知。
虽然中超联赛由于疫情的影响而延期了,但是连基本的联赛资格都确定不了。这影响的可不是某个俱乐部的事,整个联赛体系都备受影响。
球队没比赛,唯有大练兵,可假想敌是谁呢?天津天海到底是不是本赛季中超对手,谁来给答案?足协,是否该深思呢?按常规来说,本赛季中超联赛早开战一个月了,却迄今为止都未解决准入问题。
中超作为中国足球顶级联赛,都无法解决这种实际问题,那对于次级联赛中甲,甚至中乙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上赛季,苏州东吴在附加赛中惜败于对手,错失中甲资格,确实遗憾。不过呢,随着中甲球队梅县铁汉生态、四川FC、辽宁宏运相继退出,中乙球队迎来极佳的递补机会。
可是成绩最好的苏州东吴却有可能是最危险的球队,为什么呢?被怀疑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为继。
这似乎有点扯淡了,苏州东吴投资人协鑫集团也是个不差钱的主啊,多年来坚持投入,球队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前景不错。为什么会被怀疑其经济实力呢?或许球迷真的不懂吧,谁知道背后有什么不可言说的呢。
不开灯认为:中乙球队递补中甲,足协关注经济势力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势力可以保障球队的正常运营;二是经济势力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球队来说,只有当球员将心思都放在足球上时,球队的战力才会稳定上升!如果动不动就欠薪,或者不引援,年年保级,球员既要担心油盐酱醋茶,又要担心前途,活着都且行且珍惜了,那还有心思钻研球技!球员心散了,球队也就垮了,球迷也就失去了。
对于俱乐部来说,没有经济势力,时时处处开源节流。青训,引援,备战无一不受影响。比如近两年的四川FC,先是托管后是买断,然后资金链问题,导致功勋教练黎兵远走富力。今年更是直接消失!不仅折磨球员,教练,俱乐部也入敷出,而且足协也跟着丢脸!如果,每个俱乐部都如恒大鲁能,第六大联赛就实至名归了!
综上,玩足球必须有钱!没有足够经济势力,即使进入圈子,也将以笑话似的结局出局!即影响自己,又影响联赛!您认为有道理么?
如今足协还没有公开三支中乙球队递补进入中甲的消息,的确让很多人担心,但知情人都知道,虽然没有公开消息,但是他们已经获得一手资料,这位知情人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著名记者白国华,他报道的消息大多都证实是真的,以前他报道几大归化球员的消息,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后来经过证实都是真的,所以大家都相信他说的话,他预测的三支球队进入中甲,到底有哪些?为什么这支被认为是5支递补球队最好却落选了?
前几天足协主席到成都考察了四川两支球队,一支是成都兴城,但重点是另一支球队,那就是四川九牛,他们将重点考察这支球队是否有能力在中甲发展?通过几天的考察,获得足协领导的满意,认为四川九牛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实力雄厚,看来四川九牛进入中甲已经没有悬念了,另外两个名额会落在哪两支球队身上?
以前大家十分看好苏州东吴,认为这支球队是5支递补球队成绩最好,按顺序也应该进入中甲,可是足协发了一个公函,那就是递补进入中甲不能全看成绩,还要看综合实力,这句话是说给苏州东吴听,毕竟这支球队是5支递补成绩最好的球队,但是上个赛季出现欠薪,正是这个原因,让足协担忧他进入中甲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毕竟中乙都欠薪了,中甲投入更大,到时候又玩不去了,把这个锅丢给足协,让足协来收拾烂摊子。
相反足协有意让另外一支球队进入中甲,虽然这支球队成绩不是最好,但是他们在青训方面做得特别好,到底是哪一支球队?这家俱乐部就是武汉三镇,俱乐部成立6年,投入近3亿元,大部分都花在青训上,他们做青训成绩比很多中甲甚至中超还做得好,正是这个原因,受到足协领导的赏识,特别是武汉三镇俱乐部将107名球员送到西班牙巴赛罗那踢球,并且以5年留学,费用全免的形式,全面支持这107名球员,而且该俱乐部还建立了2002-2011年龄段共10个梯队,近千名小球员在球队接受青训,这个规模的确有点庞大。
能够静下心来做青训的确不容易,很多俱乐部都不喜欢做青训,他们宁愿花高价钱购买球员,如恒大就不喜欢做青训,他们就是喜欢买,看到哪个球员有实力,有潜力,他们就开始大量收购,虽然武汉三镇在上个赛季中乙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坚持做青训工作,受到圈内人士的称赞,更受到足协领导的赏识,有意让武汉三镇进入中甲,不过能否成行,真的不好说,你们支持成绩好但一直欠薪的球进入中甲,还是一直坚持做青训,但并没有欠薪的球队进入中甲?
递补中甲得考虑多方面因素的,经济实力跟成绩都得考量,只是一个比重的问题。如果让我来给个标准,首先是看成绩,其次经济实力能够大概率支撑这个球队的发展就可以了,毕竟本来中超以下球队的经济实力,相比中超球队来说都很有限。
或许之前中国足协作出的很多决定,或多或少都不太客观,导致各界都会对其颇有微词,希望足协这次能够严谨一点,不要背道而驰。
不知道截止目前为止,足协是否作出决定,如果只是单方面以经济实力的标准去准入,我觉得是不客观的,还是根据最终结果下定论吧。
我是一名喜欢中国足球并且关注中国联赛15的球迷,2010年恒大进入中国足球市场之后带动了中国足球领域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个发展是畸形,好的方面包括职业球员的待遇和价值还有职业联赛的竞争力,不好的方面包括拉高了职业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一些小成本运营的俱乐部就支撑不住了例如号称中国足球明星的摇篮辽宁队,拥有踢球干净华丽的延边队,拥有高超技术的梅州队都是因为没有超大型企业赞助而降级的降级,解散的解散,破产的破产,所以才会出现了有5支球队替补进入中甲联赛的情况,虽然是二级联赛,但运营一年也需要最少亿元资金才能支撑的联赛级别,反观我们的近邻日本联赛运营的就非常好,运营成本不高,球员归属感强。竞技体育是需要用成绩来说话的,中超联赛的BIG4,每年的投入应该是日本联赛的10倍左右,但在亚冠联赛中的表现来看,我们在面对日本球队时并无任何优势可言,有的时候甚至处于劣势,个人认为足球是竞技体育,虽然职业队需要资金来运营,但是还应该尊重职业联赛和竞技体育的规则和规律,用成绩说话,成绩不好,不应该拔苗助长,不然又会闹出大笑话,我是真的希望中国足协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管理和运营职业联赛,我不梦想着中国联赛能像日本联赛那样健康持续的发展,只要能够正常运营就好,不要再出现竞技体育金钱至上的情况,大家觉得呢?欢迎批评指正。
俱乐部最大头的球衣赞助、广告、直播等收入被足协控制拿走(虽然有分成,但是投入大俱乐部就会吃亏一些),球员买卖和冠名收入被限制或取消,疫情原因连门票收入也没有了,你自己想想,俱乐部还有什么渠道获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