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跑马拉松没有高原反应。
赛事由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兰州市体育局承办,并由中国田径协会进行认证。赛事设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康跑、家庭跑四个项目,总规模40000人,其中马拉松15000人、半程马拉松12000人、健康跑11000人、家庭跑2000人。
甘肃马拉松如此惨烈的原因主要是遭遇极端天气就是冻雨和冰雹以及大风导致运动员身体失温造成的。失温就是人的身体流失温度大大超过人的补给温度时可因人的心肺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的一种现象!
运动员在那种天气下遇难,试想一下普通人如果去参加马拉松穿那么点衣服,长时间奔跑,突然遭遇恶劣天气,温度突然降下来,在没有救援设备以及救生装备的情况下一样难以幸免。
所以我们要总结甘肃马拉松的教训。国家体育总局把监管做到位,马拉松主办方认真落实相关文件,不要因追求一时的利益而让相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比如补给站相距太远,在运动员遇难的那段补给站相距竟然十六公里远!提前告知天气变化,让运动员做好相关准备。运动员也要在参加相关賽是的时候详细评估风险,做好应对准备,没有什么奔跑比生命更有价值!
甘肃白银的这场悲剧给我们敲响了重重的一记警钟。虽然极端天气是这次悲剧的直接原因,但是不能仅仅归咎于此。赛事管理方面,要对规则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就不做准备。在竞赛管理中,特别是安全和后勤保障上,宁可做到“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自2015年以来,我国马拉松和越野赛市场就开始呈现火爆态势,赛事数量迅速增加。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为例,全年就举办了481场类似的活动,平均一天举办不止一场,大量的比赛也对主办方和选手提出了更高要求,双方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都有待于加强。从选手角度来说,为了追求速度和成绩而过分追求轻量化装备,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选手们应当认识到,如果安全都不存在,那么成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而从主办方角度来说,应当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看不见的地方”,为选手们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比赛环境。只有安全了,赛事才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