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 凯尔特人 录像,火箭凯尔特人录像回放

tamoadmin 体育新闻 2025-01-13 51 0

如何评价2017年12月29日,火箭vs凯尔特人的比赛?

火箭98-99凯尔特人。绿军完成26分大逆转,全场落后,最后时刻反超,拿下比赛,火箭苦吞4连败。保罗不在的场次,火箭10胜7负。

这是一场绝对的焦点之战,也是一场绝对有争议的比赛。

然而这开场,却让人万万没有想到。前三分钟,凯尔特人一分为得,火箭12比0打停对手。哈登早早进入状态,在绿军阵容七进七出,无往不利。整整第一节,凯尔特人19中5,8个失误,仅得12分,这个赛季单节第二低的得分。火箭首节就领先20分。比赛瞬间打花。

火箭 凯尔特人 录像,火箭凯尔特人录像回放

到了第二节,凯尔特人开始慢慢找到手感。但是他们防守依旧稀松,火箭火力丝毫不减,他们一度领先到26分。最终半场结束,火箭拿到62分,领先凯尔特人24分。

只说上半场的表现,凯尔特人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他们安身立命之防守啊,漏洞百出。球员的竞技状态毫无***可言。第二节凯里-欧文不断展现出他球队领袖的能力,但也仅仅是苦苦支撑。这比赛,就算最后大花特花,也完全是在常理之中。

没有保罗的火箭,不稳定,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天大的秘密。但是这坑太深,您也绝不会想到,这后面的故事来的如此突然。第三节还剩7分40秒的时候啊,双方的分差还停留在25分。仅仅12分钟过后,凯尔特人就将分差追到还剩4分。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简单地说,两件事儿。首先是凯尔特人防守强度平地拉高,直线陡增。其次是火箭失准,连续失误。当然,这里面,占主导因素的,还是凯尔特人自己的防守起到了作用。第三节哈登8中1,埃里克-戈登进入下半场,三分6中1,包括两个三不沾。下半场火箭失误连连,投篮36中9,命中率只有25%。凯尔特人防守强度不断升级,对持球人贴身紧逼,区域包夹侵略性极强。而火箭虽然今天9人轮换,但是缺乏主要轮换和有效终结点,也让他们的进攻,非常容易被针对。

凯尔特人越战越勇,他们是联盟之中最会打逆风球儿的球队之一。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两队无限胶着,凯尔特人有种种机会,但是都未能把握住,他们全场未尝领先之味,但是凭借着斯马特在距离比赛前还有13.5秒的一个上篮,他们将分差缩小到只有1分。

火箭主场惊险战胜凯尔特人取得15连胜,最后2.8秒保罗指着塔克大喊,为什么?

感谢邀请!

当时情况是火箭只领先2分,火箭前场发球第一次没发出来,德安东尼换上罚球更稳的戈登上场,而换下的球员正是塔克,由于塔克在球场另一边,此时火箭场上同时有6个人,保罗朝他喊话示意他快点离场,别让裁判抓住吹一个违例什么的,那么火箭整场比赛的努力的就前功尽弃了!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1.时间只剩2.8秒,火箭暂停准备发边线球,保罗站在人群中给大家讲解战术!

2.保罗在球场上指挥场上发球战术(我也不知道这个手势啥战术)

3.球没发出来,接着叫最后一次暂停,德帅应该是画了个灯泡罚球线交叉跑位人接球,还有圆脸远端接球三个接球点(而这中间就有了保罗怒吼塔克离场的花絮)

今天火箭队惊险战胜凯尔特人取得15连胜,在比赛结束前2.8秒,火箭队以122比120领先2分并握有球权,不过此时火箭队的战术是派上哈登,戈登,保罗,阿里扎以及约翰逊,因为当时绿军必须采取犯规战术,所以火箭排上罚球比较准的球员而撤下防守更好的塔克,这样绿军的防守一下子失去针对性,火箭队无论谁被犯规都能在罚球线上占到便宜,结果塔克在阿里扎就要发边线球的时候仍然在场内慢悠悠地行走,如下图所示。

如果此时绿衫军向裁判反映这一情况,那根据联盟的规则火箭队将被判技术犯规。如果被判罚技术犯规,由于比赛处于最后两分钟以内,绿衫军还将在罚球后取得球权。

欧文今天已经像我们展示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想罚进都很难,实际上算上今天的两次需要故意不罚进的事例,欧文本赛季已经3次经历这样尴尬的局面了。

吉诺比利也有一次这样的案例。

所以,保罗不但大喊大叫提醒塔克赶紧走出场外,而且几乎是几次跺脚几近歇斯底里,毕竟面对绿军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体系球队,火箭不能犯任何错误。关键时刻的失误很可能葬送比赛。


看起来,火箭当时不仅是换来了一个全明星控卫,可能还顺带教练属性。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薄荷猫篮球世界。

谢谢邀请!在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刻。仅剩2.8秒的时候,火箭仅仅领先2分,仅仅一个球的距离!当时火箭发球,第一次发球没发出来,火箭主帅德安东尼用投篮技术更好的戈登上场替下塔克,但是由于比赛太紧张了,塔克并没有意识到,还留在场上!这样火箭就有六人同时在场,属于犯规行为!这时候做为火箭的核心大脑,保罗的开阔视野发挥的巨大作用,及时的发现了场上的情况!让塔克及时下场,没有给裁判机会,也奠定了本场比赛的胜利!保罗不愧为最优秀的组织控卫!火箭赢得了比赛,取得了本赛季的15连胜!能否超越姚麦的22连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