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德裔,阿根廷德裔球员

tamoadmin 热点聚焦 2024-07-25 56 0

二战后,很多德国人加入阿根廷籍,为什么发展不了阿根廷经济?

阿根廷作为国际知名的“老赖”,开启了新一轮的债务违约。

回看阿根廷,过去百年间,有过辉煌,有过动荡,如今已深陷泥沼。

阿根廷之路,应该说是“成于开放,败于保守和动荡”。

阿根廷德裔,阿根廷德裔球员

1880年—1920年的近四十年间,阿根廷凭借开放自由的贸易政策,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法治环境,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一跃成为发达国家。那时候,阿根廷的人均收入跻身世界前十,一度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期间,来自英国的投资占了近一半,英国资本对阿根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仅1880年到1890年的十年间,英国对阿根廷的投资就翻了8倍。

但是,阿根廷经济过度依赖外资的特点,也决定了其经济的脆弱性。

一战爆发后,英国在战争中消耗了巨大的资本,也从此又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也逐步被纽约取代。此时,英国已无力大规模向阿根廷继续提供投资。

祸不单行的事,巴拿马运河在1920年正式通航,导致阿根廷的战略地位下降,投资者纷纷转向加勒比海。

面对双重冲击,阿根廷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缺血”,急需资本输血。阿根廷当时视图建立自己的金融资本市场,但其规模有限,远远不足以弥补国内资本的缺失。

阿根廷的贸易政策也逐步转为保守的贸易保护主义,农产品等经济命脉出口受挫,让阿根廷的经济雪上加霜。

这话问的很奇怪?二战后什么德国人跑阿根廷去?为什么跑阿根廷去?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吗?!二战的德国开始跑人时已经打成什么样子了?这时很难说没有普通德国人也跑到阿根廷去,但这些要靠出卖劳动力养活自己的人,又能改变什么?德国工匠精神带过去的技术革新和效果,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一条小小政策变动擦到一点点边,就足以让底层几十年的积累泡汤,而当时在全世界被波及的大战之后,阿根廷却是一个中产阶层总量排名非常靠前的国家,想通过个人财富来占据这个国家有话语权的层面,也只有那些席卷了纳粹财宝而来的纳粹高层人员勉强可以做到,不过阿根廷到底是个南美国家,说起来是中立国家,并没有对纳粹有偏见,但是这时候的世界到底是反纳粹国家说了算的世界,阿根廷也没有挑衅的能力,最多也只能装作没看见逃来的纳粹,自己不主动去抓捕,要是自己乱嚣张暴露了,指望阿根廷出面保护肯定不现实。同时在南美国家,一个见不得光的大富翁莫名其妙消失了,财宝也都莫名其妙消失了,还是件很离奇的事不成?

装着有点小钱,买个偏僻小庄园安安静静过隐姓埋名的日子才是正经!而且阿道夫·艾希曼同志即使这么做了,老老实实过到五十年代末,不幸生了个纳粹二代坑爹儿子,他老子身上有论百万的犹太人血债,他居然认不出犹太人,迷上了一个犹太姑娘不说,为了吸引姑娘,还成天宣扬极端反犹言论,吹嘘自己老子是纳粹***的光辉历史,结果这姑娘的爸爸,就是他爸爸手下逃出来的一条游魂,两只眼睛都瞎了,一听女儿说了这件事,立刻嗅觉敏锐的闻出纳粹分子的臭味,事情立刻报到摩萨德那里,人家老总都亲自赶了过来,于是在1960年,阿道夫·艾希曼被摩萨德绑回以色列受审,光荣的成为以色列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判***的人。

而且阿根廷***以色列跨国绑架毫无用处,反而引发摩萨德在南美追杀漏网纳粹的一波***,这种情况下,那个纳粹敢拿出钱财来经营一个,足以整体提升阿根廷国家层面经济水平的项目?!没活够吗?现在的年青人感觉不到这种社会氛围,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们还在强烈的反美反以情绪当中,这股风潮都挡不住的涌进国门,我现在都记得那时还不多的翻译作品里,什么《羽毛蛇的秘密》、《青铜棺材》,这类到处抓捕纳粹漏网之鱼的小说都成了一个专门分类,我印象里小人书里都有很多类似故事,一个是自己下棋下疯的,一个是在集中营给纳粹当肉靶子的,后来巧遇当年的纳粹,抓捕报仇的故事。
所以你看,纳粹进不来的地方,这类书籍都大量流入,南美、阿根廷这种纳粹逃亡胜地,这些头上顶着金晃晃悬赏的纳粹分子,为了逃命就操碎了心,那里还有精力去帮阿根廷发展经济?战争对他们可远没有结束呢!

德裔是阿根廷人口构成在仅次于西、意的第三大欧裔群体,在阿人口占比最多也就7%-8%(一般认为有350万或再少些)。

据不同材料,二战后期,纳粹德国***阿根廷的人数有约30 万,他们为何没有带来一个工业发达、经济稳定的局面?

从历史看,德国人移居南美要比南欧人晚得多,也不构成人口主流、权力中坚、实业大亨,无权无势之下不能“苛求”德裔

整个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占据了南美,西班牙人成为阿根廷最早的欧裔殖民定居者。彼时意大利被西班牙统治,意南部贫穷农民中的一部分***南美,寻求创业和幸福,他们的后裔占当代阿根廷人的3/4。

那时轮不到德意志人***南美,西半球没有他们的立足点。据称1870-1914年间,仅有23万德国人移居阿根廷,而西、意是德的近30倍。

后来者政治经济地位可想而知,撼动不了南欧人。

纳粹德国后期来阿根廷的***大多有“案底”或“血债”,到阿根廷得“低调”

因为历史原因,阿根廷对英国一直“仇视”或冷淡,这包括西、英在欧洲一直是对手,还有马岛之争。且阿根廷相当一段时间不睬美国(主要利益与英国一致)。

因此,二战初期阿根廷是倾向于德国的,特别是西、意后裔的“母亲国”与纳粹德国基本保持一致。

只是在欧洲战事的后期,阿根廷才从“中立”转向协约国。但对纳粹德国***,它还是“敞开大门”欢迎。并且长期不追究其历史罪过。

至于30万左右的德国***,老老实实低调“做人”是第一位,哪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阿根廷经济?他们也不想发财,只管平安;再说也没有太多机会和空间。

总之德国人从个体看还是安分守己,中规中矩,没有宏大的志向,环境也不允许。

最后一点,阿根廷已形成南欧人特有的“散漫、浪漫和傲慢”,德国人的严谨和工匠精神难成主流

二战后去阿根廷的德国人,不是普通劳动者,不是商人等搞经济的,更不是科技人员,而主要是隐姓埋名逃避战争审判的大小纳粹战犯。他们除捲了钱财来阿根廷生活外,并无多少发展经济的知识和技能,又担心暴露被抓捕归案,故都深藏不露,那能帮阿根廷发展经济呢。

首先,阿根廷工业基础很差,尤其是重工业没有。放眼全球,重工业不行的地区,鲜有发达国家。当然,新加坡例外,但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不可潜代代的地位。

其次,美国的门罗主义视拉美是自家的后园,根本容不下一个具有势力的拉美国家存在。拉美国家有一点良好的发展趋势,美国就立即会出妖蛾子把这个国家在经济一顿收拾,直接整到水深火热的地步。

再就是,德国本身也就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阿弥陀佛了,还是余力拉阿根廷一把吗?

所以,阿根廷的命运也就这样了,翻身遥遥无期。